家庭治疗在青少年心理咨询的应用(7-8)学习心得 心理咨询工作对象是人的思维?

本次课程使我对家庭治疗工作理念和方法有一些进一步的了解:第一是龙迪教授说的家庭治疗的工作目的是要打破症状循环的怪圈,把不可见的症状转化为家庭成员关系来理解。第二是始终要关注青少年的发展需要,如独立、自主,因为症状与此有较大的关系。第三是较整体地了解家庭治疗的流程:通过家庭成员的言语交流寻找关联、了解家庭历史以及咨询现场家庭成员的互动模式等多重立体的信息来识别症状的怪圈;与家庭共同商议设定治疗目标及契约;借助叙事疗法的许多方法技术对症状进行解构,解构后又建构新的叙事,从而打破症状的循环怪圈;结束治疗。下面我就其中一两个知识点做一下自己的理解与发挥:

家庭治疗在青少年心理咨询的应用(7-8)学习心得  心理咨询工作对象是人的思维?

比如,有一点就是谈到“与家庭共同商议设定治疗目标及契约”的时候,龙迪教授特意列了一段她跟家庭商议治疗目标和契约的对话。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学习基本功的知识点,就是咨询师要善于总结和勤于总结咨询当中的对话,并使用简练、清晰、具体的话语表达给求助者听。现在思考起来,在跟求助者首次访谈商定治疗计划的时候,这个技能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做既让求助者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及其背后原因,也让求助者对自己存在的问题主动去寻求,并激发其积极意愿。这个思路也是我们常谈到的,关于建立关系的重要步骤。不单是龙迪教授提到的,许多心理治疗方法和技术的发挥是要有前提的,那就是要建立起关系,然后使用起来还要选准时机才能发挥它的疗法效用。所以我看到龙迪教授的这段对话,让我再次深刻认识到建立关系的重要性。还有她所列的那段对话的模式,也为如何有效建立关系提供一个思考的模式和实践的方向。当然,更多的实践方向,还是要回到咨询基本功的关于语言表达的技能上来。

家庭治疗在青少年心理咨询的应用(7-8)学习心得  心理咨询工作对象是人的思维?

还有一点就是关于“打破症状循环的怪圈”这个过程,谈到要通过把症状进行转化“关系”的模式进行访谈。而关系状态的体现其最集中表现在家庭成员中交流互动上面。我们想想,其实交流互动终究离不开言语的使用,不管是个体咨询还是家庭治疗。那我就想言语的背后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当我看到龙迪教授分析解说到:注意了解家庭成员如何描述“问题”、各自如何看待那个有“问题”的人、有哪些问题是被忽略的、每个人的论述是如何相互弥补和强化的;对于症状的存在家庭成员都曾经尝试过哪些办法,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没有用的;注意谁对谁说了什么,并展开循环提问。最终借助一些叙事疗法的技术建构新的叙事,如外化问题、详细描绘问题、搜寻例外情况扩容好的信息、扩展叙事等等。这些程序的操作让我有一个强烈的感觉,就是这些技术影响或者起作用的对象实质上应该是人的思维。所有这些对话实际上是人通过言语的诉说和表达,重新体验自己思考别人的方式,拓宽自己认识事物的层面,就是心理学所说的完善自我功能。

家庭治疗在青少年心理咨询的应用(7-8)学习心得  心理咨询工作对象是人的思维?

我们都知道,心理冲突主要的原因是主体的主观难以适应客观的变化而形成的一种矛盾。人们在不断用不同的方式在言语的时候,其实就是在体验自己的思维。这样不断去尝试,主观的思维才逐渐与客观接近,进而达到较完整地了解事物的目的,认识到事物与事物间有联系但也存在差异。因此我认为的一点是,心理学许多技术其起作用的对象是人的思维,心理治疗技术和方法就是促使思维多层次发展的方法,思维多层次复合性的变化促进了意识的强大,进而构建起健康、适应性的心理卫生状态。

观影学习带来了一点思考,仅供自己思考实务、探究心理所用。读书可以明智,思考更益智,对于理论有时也喜欢调皮一下、怀疑一下,以拓宽自己的思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