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原文

    梁·华阳隐居陶弘景撰 隐居曰:凡学道辈,欲求永年,先须祛疾。或有夙痼,或患时恙,一依五脏补泻法则,服药数剂, 必使脏气平和,乃可进修内视之道。不尔,五精不续,真一难守,不入真景也。服药除疾,虽系微事,亦初学之要领也。诸凡杂病,服药汗吐下后,邪气虽平,精气 被夺,致令五脏虚疲,当即据证服补汤数剂以补之。不然,时日久旷,或变损证,则生死转侧耳。谨将五脏虚实证候悉列于左,庶几识别无误焉。 辨肝脏病证文并方 肝虚则恐,实则怒。 肝病者,必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虚则目 无所见,耳有所闻,心澹澹然如人将捕之。…

    中医临床 2025年6月18日
  • 辅行诀药物功能探索

    道家茅山派创始人陶弘景有本著作从敦煌石窟中保存流传下来,叫《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以下为学习笔记。一、修行为什么要懂医药 隐居曰:凡学道辈,欲求永年,先须祛疾。或有夙痼,或患时恙,一依五脏补泻法例,服药数剂,必使脏气平和,乃可进修内视之道。不尔,五精不续,真一难守,不入真景也。服药祛疾,虽系微事,亦初学之要领也。诸凡杂病,服药汗吐下后,邪气虽平,精气被夺,致令五脏虚疲,当即据证服补汤数剂以补之。不然,时日久旷,或变为损证,则生死转侧耳。 ——《辅行诀》 ​ 陶弘景在《辅行诀》中明确指出,修道的…

    中医临床 2025年6月18日
  • 《辅行诀》精简整理版

    《辅行诀》精简整理版一、五行体用化图解 陶隐居曰:此图乃《汤液经法》尽要之妙,学者能谙于此,医道毕矣。 经释: 肝德在散。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 心德在耎。以咸补之,苦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脾德在缓。以甘补之,辛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肺德在收。以酸补之,咸泻之;肺苦气上逆,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 肾德在坚。以苦补之,甘泻之;肾甘燥,急食咸以润之,至津液生也。 二、二十五味草木药解 味辛皆属木,桂为之主,椒为火,姜为土,细辛为金,附子为水。…

    中医临床 2025年6月18日
  • 中药学

    第一章 药性理论 药性又称中药的性能,是指中药具有的若干特性,又称为中药的偏性。其主要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 第一节 四 气 (一)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 四气,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药性,又称四性,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是对药物治疗寒热病证作用的概括。“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一般而言,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等有清热解毒作用;而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等有温中散寒作用。…

    中医临床 2023年2月21日
  • 臧云彩老师伤寒杂病论临床应用系列课程(新区)

    201801一阴一阳之为道。——1.1伤寒杂病论的临床应用—带您走进真正的仲景 新区第一次课1_标清 201803最重要的一节课,阴阳也是一种符号——-2.1伤寒杂病论的临床应用—带您走进真正的仲景 新区第二次课1_标清 201804“象”是显露在外的,“病机”是隐藏在里的,——–表闭2.2伤寒杂病论的临床应用—带您走进真正的仲景新区第二次课2_标清 伤寒杂病论的临床应用—带您走进真正的仲景 新区第三次课1 伤寒…

    中医临床 2022年12月24日
  • 伤寒论96味常用中药药性详解

    伤寒论96味常用中药药性详解 1、桂枝——辛、甘,温。《神农本草》: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功能轻宣,入表而透达发散。 专主太阳、太阴、少阴、厥阴在表的风邪。 可以宣散温通,入于上焦和体表。因此对于瘀滞的结气,喉痹、关节等,都可以宣通。 2、芍药——苦酸而凉。《神农本草》: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有清热和收降的作用。是针对少阳和阳明病。小大黄,去阳明里实不重的,还利尿,去水饮 3、生姜——辛热。《神农本草》: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

    中医临床 2022年5月29日
  • 伤寒论常用中药性能简要

    黄煌《张仲景50味药征》、吉益氏《药征》、任应秋、《药性赋》等精要: 1.桂枝: 桂枝主治气上冲而脉浮缓。 《药征》:桂枝主治冲逆也,旁治奔豚头痛、发热恶风、汗出身痛。 任应秋:桂枝的主要作用在和营通阳,其解表、行瘀、补中、降逆等功效,都是由于它和营通阳这一作用的发展。 《药性赋》:肉桂行血而疗心痛,止汗如神。 2.芍药: 芍药主治急痛,尤以脚挛急、腹中急痛、身疼痛为多。 《药征》:芍药主治结实而拘挛也。旁治腹痛头痛、身体不仁、疼痛腹满、咳逆下利肿脓。 任应秋:芍药为通顺血脉药,最能消散气积,畅…

    中医临床 2022年5月27日
  • 丁甘仁医学思想概要

    丁甘仁医学思想概要 学术观点 丁氏对外感热病的研究,系宗《伤寒论》而不拘泥于伤寒方,宗温病学说而不拘于四时温病。他说读了《内经.热论》以后,必须熟悉《伤寒论》和《温热经纬》、《温病条辨》等方书,这是全面学习外感病的基本理论和治疗方法。认为当读了仲景《伤寒论》以后,在参考各家注解中,必须学习舒驰远着的《伤寒集注》,其中关于六经定位,把六经主证及主治方法,提纲挈领,使后人得到概括的认识,而且对临诊时少见的症候并不全部罗列,以示不属于主要方面,遇到不切实际的地方,不作牵强的解释。例如:太阳篇内桃核承气…

    中医临床 2022年5月27日
  • 十二经是动所生之病

    十二经是动所生之病 手太阴肺之经 是动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是谓臂厥。主肺。 所生病。咳嗽上气。喘。喝。烦心。胸满。 臂内前廉痛。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卒遗失无度。 手太阳小肠经 是动病。嗌痛。颔肿。不可回顾。肩似拔。 似折。主液。 所生病。耳聋。目黄。颊颔肿。颈肩 肘臂外后廉痛。 手阳明大肠经 是动病。齿痛 肿。主津。 所生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 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

    中医临床, 中医心理 2022年5月27日
  • 金匮要略背诵全条文

    伤寒论原序 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候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治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但竟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振憟,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以斃,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

    中医临床 2022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