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原文

    梁·华阳隐居陶弘景撰 隐居曰:凡学道辈,欲求永年,先须祛疾。或有夙痼,或患时恙,一依五脏补泻法则,服药数剂, 必使脏气平和,乃可进修内视之道。不尔,五精不续,真一难守,不入真景也。服药除疾,虽系微事,亦初学之要领也。诸凡杂病,服药汗吐下后,邪气虽平,精气 被夺,致令五脏虚疲,当即据证服补汤数剂以补之。不然,时日久旷,或变损证,则生死转侧耳。谨将五脏虚实证候悉列于左,庶几识别无误焉。 辨肝脏病证文并方 肝虚则恐,实则怒。 肝病者,必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虚则目 无所见,耳有所闻,心澹澹然如人将捕之。…

    中医临床 2025年6月18日
  • 辅行诀药物功能探索

    道家茅山派创始人陶弘景有本著作从敦煌石窟中保存流传下来,叫《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以下为学习笔记。一、修行为什么要懂医药 隐居曰:凡学道辈,欲求永年,先须祛疾。或有夙痼,或患时恙,一依五脏补泻法例,服药数剂,必使脏气平和,乃可进修内视之道。不尔,五精不续,真一难守,不入真景也。服药祛疾,虽系微事,亦初学之要领也。诸凡杂病,服药汗吐下后,邪气虽平,精气被夺,致令五脏虚疲,当即据证服补汤数剂以补之。不然,时日久旷,或变为损证,则生死转侧耳。 ——《辅行诀》 ​ 陶弘景在《辅行诀》中明确指出,修道的…

    中医临床 2025年6月18日
  • 《辅行诀》精简整理版

    《辅行诀》精简整理版一、五行体用化图解 陶隐居曰:此图乃《汤液经法》尽要之妙,学者能谙于此,医道毕矣。 经释: 肝德在散。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 心德在耎。以咸补之,苦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脾德在缓。以甘补之,辛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肺德在收。以酸补之,咸泻之;肺苦气上逆,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 肾德在坚。以苦补之,甘泻之;肾甘燥,急食咸以润之,至津液生也。 二、二十五味草木药解 味辛皆属木,桂为之主,椒为火,姜为土,细辛为金,附子为水。…

    中医临床 2025年6月18日
  • 十四经穴位及走向高清动图

    中医针灸常用穴位高清动图

    中医心理 2025年3月19日
  • 支付测试1

    支付测试

    心理测量 2023年9月12日
  • 支付测试2

    第三方90项症状自评量表广泛应用在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和临床心理诊断参考,是国际著名的临床心理量表之一,适合16岁以上的人群。

    心理测量 2023年9月5日
  • 支付测试3

    地方换个地方恢复规划

    心理测量 2023年9月5日
  •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增订版 高清影印本展示

    本书出版较早,现今已为绝版专业图书,影印版仅供研究参考,纸质书实物拍摄图片如下:

    心理测量 2023年3月30日
  • 中药学

    第一章 药性理论 药性又称中药的性能,是指中药具有的若干特性,又称为中药的偏性。其主要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 第一节 四 气 (一)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 四气,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药性,又称四性,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是对药物治疗寒热病证作用的概括。“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一般而言,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等有清热解毒作用;而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等有温中散寒作用。…

    中医临床 2023年2月21日
  • 臧云彩老师伤寒杂病论临床应用系列课程(新区)

    201801一阴一阳之为道。——1.1伤寒杂病论的临床应用—带您走进真正的仲景 新区第一次课1_标清 201803最重要的一节课,阴阳也是一种符号——-2.1伤寒杂病论的临床应用—带您走进真正的仲景 新区第二次课1_标清 201804“象”是显露在外的,“病机”是隐藏在里的,——–表闭2.2伤寒杂病论的临床应用—带您走进真正的仲景新区第二次课2_标清 伤寒杂病论的临床应用—带您走进真正的仲景 新区第三次课1 伤寒…

    中医临床 2022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