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心理咨询辅导案例

孩子厌学怎么办?

案例简介:乐乐(化名),男,1 5岁,初二学生。学习中等。父母离异,乐乐随父亲一起生活。母亲再婚。由于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乐乐无人照管,母亲便接其和继父一起生活。继父在学习上对其要求很严,一次乐乐没写作业,老师通知家长,回家被继父责罚。从此,乐乐再不愿与母亲生活,只好到外婆家生活。乐乐特别失落,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拿起课本就烦,作业不按时完成,学习成绩明显下降,被老师在班上点名批评后,索性不去上学。因不上学两月有余,母亲带其前来咨询。

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退缩、回避等心理活动中的负面情绪表现。对学习上出现认知偏差,在情感上消极对待,在行为上主动远离,是所有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共同潜在问题。

厌学心理咨询辅导案例

厌学的孩子主要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对学习失去兴趣、提到学习就心烦,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效率下降。

造成厌学的原因分析如下:

个人因素:孩子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自我期望值过高,由于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太大,当经过一番努力未能满足时,易产生挫败感,形成自我否定,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减弱或失去学习内在的学习动机,觉得学习是一件很苦、很累。并且很乏味的事情。内心深处因此有强烈的、难以排解的痛苦体验.并且在学习方面一旦遇到困难就选择放弃,甚至厌学。

家庭因素:父母关系不融洽,家庭气氛紧张,尤其是父母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当着孩子面争吵。缺乏温馨的家庭氛围,孩子容易产生不愉快的情感体验,使孩子没有安全感,孩子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下降,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

   父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进一步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孩子一旦经过努力目标没实现,便产生挫败感,自我否定,伴随着学习的不是求知的兴趣和快感,而是失落和回避,降低了学习的兴趣。父母对孩子过度放纵,孩子缺乏自我控制,便随心所欲,没有学习目标,久而久之也会产生厌学情绪。父母看到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时都会发脾气、训斥孩子,甚至会打他们,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适得其反,不仅不能激励其学习,反而产生厌学情绪。

学校因素:老师搞题海战术.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太多,使孩子觉得学习枯燥无味,产生厌学情绪。老师当父母的面批评学生,教育自尊心过强的“小大人”,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形成逆反心理,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排斥老师,甚至厌学。

厌学心理咨询辅导案例

   对厌学孩子的心理干预方法有五种。

 制订适当的学习目标:目标过高容易使孩子产生挫败感,往往欲速则不达,目标太低则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所以,必须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定。初始目标不宜过高,在孩子的可接受范围内,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来约束自己完成目标。在完成的初始目标基础上再循序渐进地提高目标,以能够完成目标又能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快乐为宜。

教会孩子主动与父母、老师沟通,审核完善自己完成学习目标,监督自己学习计划的实施,借助父母、老师的力量协助自己完成学习目标,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道德品格。

改变家庭教育方式:父母要主动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同时向老师反馈孩子在家的表现,在掌握孩子情况前提下,多与孩子沟通。发现孩子成绩下降时,要耐心地坐下来与孩子共同找出原因,而不是一味批评、指责,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帮助孩子逐步提高学习的兴趣。

增进师生关系:教师不要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上,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厌学往往源自厌师,学生喜欢这个老师就会对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感兴趣。老师发现学生厌学,要耐心与学生及家长沟通,共同分析学生厌学的原因,让学生领略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进教学方法:改变用学习成绩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和对学生要求“一刀切”的教育理念,依照学生的接受能力制汀个体化的教学目标。顾及到部分学习困难学生的感受,因材施教,互动式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