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的心理咨询案例:自我认同困扰

一、个案介绍

基本信息:小璐,女,17岁,高二学生。主要家庭成员及关系:爸爸、妈妈、姐姐和来访者一家四口人。姐姐比来访者大6岁,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了。爸爸在老家开出租车,来访者和妈妈两人在借读的学校附近租住,奶妈每天的工作就是照顾来访者。

对来访者的初始印象:性格文静,说话轻声细语,笑起来有两个可爱的小酒窝,是很讨人喜欢的乖乖女的形象。

求助的主要问题:最近一段时间,来访者白天上课听不进去课,晚上回家也不想做作业,整天浑浑,但又不知道干什么好。想要回老家的学校上学,妈妈不同意。找不到存在的意义,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对未来感到迷惑,对自我产生怀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希望通过心理密淘摆脱纠结,找到人生的方向。

来访者自诉:“自高一下学期开始思考: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纠结于每天拼命学习的意义是什么,痛恨现在某些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等教育行为,但无力改变,每天上学都是流着泪去的。高二开始,不想做个乖乖女,把自己以前想做又不敢做的事情都做了一遍,比如逃课、不做作业等。老家在外地,家人想办法让我在本地一所重点高中就读,妈妈陪读。妈妈很辛苦,省吃俭用,家里还欠了很多债务,我这样虚度光阴感觉很对不起他们。”

成长史和重要事件:“我的老家在农村,爸爸、妈妈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爸爸和妈妈结婚后,爸爸考了驾照,开出租车,我10岁时我们从农村报到了县城。姐姐从小身体不好,爸爸、妈妈对她待别照顾,妈妈告诉我不要惹姐姐生气,家里有好吃的都是让给姐姐。爸爸开夜班出租车,白天觉,晚上出门,妈妈晚上睡觉带着姐姐睡,让我一人睡小床。我从小就特别乖巧,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帮妈妈干家务活。我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姐姐的成绩也不错,但妈妈总是夸姐姐,从来不夸我。姐姐高考那年,家里气好紧张,我每天在家小心翼翼,不敢大声说话,走路、关门的时候稍微弄出点声音,妈妈都要骂我。记得高考前一个月,我每天中午放学回家吃过饭以后,妈妈就让我到学校去,可学校中午关门,我每天只好在街上游荡一个小时。

“在我的印象中,家里的经济状况一直都不好。爸爸开出租车收入般,还喜欢小赌,妈妈没有工作。妈妈省吃俭用,暑假时打零工补贴家用。这个太货”家里很穷,要省着点”“你爸爸挣钱不容易,这是她的口头禅。但妈妈对我们的学习很舍得花钱,我从老家到市里读书交了两万元借读费,妈妈一点都没有犹豫。我和妈妈在这边,她经常给我做鱼、虾吃,说我学习辛苦要补充营养,不停地给我夹荤菜,她自己一点都不吃,她瘦得大概只有80来斤。我让她买新衣服穿,她总是舍不得。弄得我现在也不敢买衣服和鞋子,觉得我买了就是对不起她。

在学校里,我没有什么朋友,大概我是借读的缘故吧。我以前在班里唯一的优势是我的学习成绩还不错(但是现在这个优势也没有了)。我的同桌的爸爸、妈妈离婚了,她家住得好远,中午回家时间特别紧,我妈妈就让我以后带她回我家吃饭,希望我能交到好朋友,不让我那么孤单。同桌说交伙食费给我妈妈,我妈妈不收(我妈妈就是这样的人,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能让别人说自己半个字不好)。我就不乐意,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虽然我同桌的爸爸和妈妈离婚了,可是她并不缺钱花,穿的用的都不差。妈妈反而说我不要那么计较,弄得我不开心。

“在学校里,老师每天除了让我们学习还是学习,没有运动和娱乐,每次考试以后都要排名,排名靠后的要请家长,虽然我从没有被请家长,但我很痛恨这种做法。我也非常痛恨高考制度,每个学生都成了考试机器没有思想,没有自由,考上了好的大学又怎么样呢?我想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不想拼一次高考决定命运。我现在很无奈,觉得生活没有目标。”

以往咨询经历:来访者在高一的时候找学校咨询室的老师谈过一次,老师让她要好好学习,不能辜负父母的苦心,去了之后感觉心理压力更大了。一周前的晚上,来访者实在受不了了,告诉妈妈说她快要承受不了了,想休学出去打工。妈妈慌了,托人找到心理咨询师。

二、咨询过程和结果

(一)咨询设置

心理咨询每周1次,60分钟次,收费500元/次。咨询前签订协议,告知保密原则、来访者及心理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请假、迟到等相关设置,取消或者更改时间需提前24小时通知。

(二)咨询目标

来访者的咨询目标是希望通过咨询摆脱纠结,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针对小璐的症状和咨询时间的限制,心理咨询师决定采用结构化、疗程较短的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她认识自我和现实,整合自我认同,以完成当前发展的任务,同时更好地应对后续发展,帮助其重建对早年经历和父母的认识。

心理咨询师主要采用了认知行为ガ法,一共进行了20次的询。

(三)咨询方法及过程

之所以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是因为从前面的摄入性会谈中了解到,小在自我认识上存在认知偏差。从认知内容上看,她从小力争优秀和出众,习惯于通过迎合来获得他人的肯定和费扬,她没有认识到这种建立在评价基础上的来确认自我的方式很脆弱,当她在自己的学习成绩下降时,自我崩塌,从而全盘否定自我,这是一种绝对化思维。

从发展过程看,她从小就觉得不如姐姐,在她早年的经验中认为自己必须要表现好和听话才是有价值的,才值得父母爱,这是一种“有条件的爱”。这个“我不值得别人爱”的核心信念,决定了她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的动力。因此,咨询的关键在于帮助她识别负性思维和核心信念对自己的影响,从而建立积极稳定的自我认识。

咨询初期以收集资料和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为主要目标,初步形成个案概念化。同时进行心理教育,介绍“认知三角”的知识,介绍思维(想法)、情绪、行为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介绍认知行为疗法是如何工作的。教会来访者如何对情绪命名与评估,识别来访者既往和当下的自动思维,评估来访者的咨询期待并灌注咨询希望,商定咨询计划和会谈结构。

咨询中期在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同时,帮助来访者学会正确识别自动思维,学会对歪曲思维进行命名,教投其处理情绪的技术以及改变认知的技巧,指导来访者进行家庭自助练习。完善个案概念化。帮助来访者将所学的认知行为疗法技术应用于生活中,巩固所学的技巧。对来访者进行心理教育,包括帮助来访者理解中间信念、核心信念的概念,帮助来访者探究其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讨论它们是如何影响来访者的思维、行为、情绪的。收集既往资料并与既往史相联系,理解信念是如何形成的。对個化的信念进行挑战和矫正,形成灵活的、适应性的信念体系。咨询后期强化来访者适应性的改变,总结咨询全过程;评估咨询结果,处理分离焦虑,预防复发。讨论是否继续咨询。反馈总结。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妈妈面谈,告知孩子的问题与家庭的关系,让妈妈不要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要有自己的生活,不然会把焦虑传递给孩子。孩子上学后,她可以去逛街、跳广场舞等。最后几次咨询,来访者告诉心理咨询师,说妈妈改变很大,比如说破天荒地第一次给她自己买了一件300块钱的衣服。

咨询后记:一年后,来访者如愿考取了一所“211高校。(四)咨询效果

来访者自我评估:咨询20次后,情绪有明显改善,认识到每个人存在的意义不一样,对自己来说,存在就是意义,好好学习是让自己将来有更多的选择权。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有不如别人的地方,也有优秀的地方。当前的任务是做好应该做的事情,完不成也不勉强自己。家里条件虽然不是太好,但是我还是未成年人,我没必要去担心,况且家里的情况在天天变好。对咨询效果总体很满意。

咨询师评估:来访者的自我认同逐渐稳定,能充分理解自身的认知模式,形成了较为适应性的中间信念;对以往自己的“我无能”“我不可爱”两大类核心信念及来源有了认识,并形成“我能力不好也不差,我是被人喜欢的”的新信念。目前,学习状态总体较好。来访者认识到自己近期的目标是好好学习,考上理想的大学,将来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一年后随访,来访者考上了一所“211”高校,心理咨询师对咨询效果基本满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