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心理咨询师健康科普:儿童强迫症

儿童强迫症

    强迫症又叫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官能症。它是指患者主观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的,不能自行克制的观念、意向和行为的存在。病人虽能意识到这些观念、意向行为是不必要或毫无意义的,但就是难以将其排除。这里介绍的是儿童强迫症,其发病年龄多数在10~12岁之间。

1.儿童强迫症的表现特征

(1)反复计数。如走路时反复数电线杆:上下楼梯时计数楼梯:一遍又一遍地数课本或其他图书上的人或物的数量等。

(2)反复洗手。有的患儿一天甚至洗手几十次,一次竟持续十几分钟。

(3)反复玩弄手指,反复摇头。有的孩子如此表现时,明显反映出其神经症症状。

(4)反复进行自我检查。如反复核对作业、检查书包里的东西等。在此应指出的是,只有当这类呆板、机械的行为保持时间长而且严重地造成儿童适应不良时,才可考虑其是否是病理现象。

南宁心理咨询中心的专家介绍说,强迫观念则表现为穷思竭虑地想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如不停地回想电影(电视)中的某个情节,强迫自己反复思考某一类问题。有的甚至知道自己的这些行为和想法是毫无意义的,但就是克制不住自己要去做去想。

南宁心理咨询师健康科普:儿童强迫症

2.儿童强迫症的成因

(1)精神因素。儿童在生活中碰到重大变故,如父母离异、亲人丧亡等精神刺激,引起恐惧,使其忧心忡忡、胆颤心惊,这是强迫症的主要诱发因素。

(2)性格因素。这类儿童的性格大多内向、胆小拘谨,待人特别有礼貌,优柔寡断,行动较古板。

(3)家庭影响。父母性格内向、偏异,有洁癖、强追行为、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影响。

病案与诊治

患者情况:一位母亲来信告诉心理医生:“一个月前,我女儿林某(12岁)和我去逛街购物,我为她买手套,但颜色却拿不定。她一会儿说白的好,一会儿说黄的好,最后决定买了黄色。但是回家后,她又觉得白色的好,缠着我去给她换,我就回到市场上去换,但白色的已经卖

完了。女儿很懊丧.从此竟添了‘吃后悔药’的心病,现在干什么都要问问父母,非要父母作出肯定的答复才会去做。真不知她是怎么回事!我非常担心。”

分析诊断:林某患的是儿童反应性强迫心理症。

所谓反应性心理症是由于某一生活事件(这事件或许很严重.或许根本无足轻重,关键是当事人感到难以承受),使当事人产生了强烈的精神不安,以致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失衡的反应。其反应可能是恐怖、可能是焦虑,也可能是抑郁,而强迫现象则是最常见的。一般说来,问题的性质越严重,反应越厉害。林某对一件小事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应,说明或许是她的心理素质太差,或许这反应本身有更深层的心理含义,不过由手套事件而借题发挥出来罢了。可以设想,即使为她换到了白色的手套,多半也难以平息她的不安。

南宁心理咨询师健康科普:儿童强迫症

施洽方案:针对这一患者的具体情况.心理医生认为应当采用反应阻止疗法给她施治。

这种疗法的基本模式是:给患儿一个先导刺激,这一刺激导致患儿出现强迫症状.并使焦虑增强。而此时,采取强制手段制止其强迫行为。

咨询与治疗:南宁心理医生写信给林某的母亲,请她前来心理诊所,向她说明了林某的病症,并教给她了治疗方法。在医生的指导下,林某的家长采用了如下方法:家长有意在厨房里放了三种品牌不同的酱油,然后安排林某去取酱油来拌她最喜欢吃的一种凉菜。林某便表现出了犹豫不决的神态,要求父母明确指定取何种品牌的酱油。此时父母告诉她,那几种酱油的标签上本就明确他说明了适宜做什么菜品的调料,是很容易选择正确的,既然容易做出正确选择,就不应当事事由父母做出判断而应由她自行选择。这时她显得更为犹豫,父母遂责令其必须自做出选择。于是她出现了焦虑反应,然而由于父母坚持要她去拿,她也就勉强地去取来了酱油,拌好凉菜后,她表现出了后悔的情绪,觉得自己没拿对酱油。父母也强制其不得后悔,并告诉她:你拿得很对,根本不应后悔!此后,父母经常设置这类需作选择的事情让她做,并强制她不得犹豫和后悔,否则便会给予一定惩罚。久而久之。她的强迫行为和焦虑反应渐渐消退了。用这种反应阻止治疗技术进行治疗的半年后。林某的强迫症治好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