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联想技术及其发展

第一节 自由联想技术概述

一、自由联想技术的产生

19世纪80年代,弗洛伊德在开业行医的过程中,广泛采用了当时流行的一些方法,如电击法、水浴法等治疗各种神经症病人,但疗效都不太令人满意。在这种情况下,他想到了他的老师兼朋友布洛伊尔(J.Breuer)曾经给他讲过的一个病例和催眠疗法。

1880年,布洛伊尔为一名患歇斯底里症(hysteria)的女病人安娜做治疗,后来这成了医学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著名病例。当时的安娜是一位21岁的聪明伶俐的姑娘,她的病是在服侍她所敬爱的父亲时开始发作的。在她发作时,常会呢喃说出一些从一长串思想中冒出来的词。而布洛伊尔发现,如果稍加催眠的话,就可以让她以这些词为起点,重现她思想意识里的一些图景和幻想故事。

在催眠状态下,一个人回想起以前的某一情景,可以达到自由表达其情感或表达原先被压抑的心智行为的效果,从而使症状自然消失,不再重现。这种让患者自己用语言表达幻觉的方法被布洛伊尔称为谈话治疗法或扫烟囱法。后来,布洛伊尔又把这一方法简称为催眠净化法。

弗洛伊德也开始采用这种方法来治疗歇斯底里病人,对于有些病人,使用催眠净化法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效果。但是,弗洛伊德逐渐发现,病人病情的好转往往是暂时的,或者一个病症很快被另一个病症所代替,并且这种技术对于许多无法被催眠的人来说是根本不起作用的。因此,弗洛伊德开始考虑放弃催眠的方法,另外开辟一条新路。

二、埃米夫人的病例

1889年5月1日,弗洛伊德接收了一名约40岁的女患者,即埃米夫人。埃米夫人的家族来自德国中部,但两代人在俄罗斯的柏尔蒂克省定居,在那里拥有大量的财产。她是家庭中14个孩子中的第13个,但其中只有4个孩子存活。虽然她受到精心的抚养,但受到精力旺盛而又严厉的母亲的严格管教。23岁时,她与一位非常有天赋和能干的男士结了婚,这位男士是一位显赫的大实业家,但比她年长许多。婚后不久,丈夫死于中风。因此,抚养孩子的任务便落在她一个人的身上。她的两个孩子一个14岁,一个16岁,也常生病,并遭受神经过敏方面的困扰,她把这些都归因于是自己的疾病所造成的。自她丈夫14年前去世以来,她一直患有不同严重程度的疾病。后来经过一个疗程的按摩,并结合电浴治疗,她的情况暂时有所改善。但除此之外,她所有增进健康的努力均告失败。她很频繁地旅游,并有许多爱好。

当时埃米夫人住在柏尔蒂克靠近大城镇的一个乡间宅邸里,好几个月以来,她的身体状况相当糟糕,患抑郁(depression)和失眠(insomnia),并遭受着疼痛的折磨。她去了阿巴兹(当时奥地利人的疗养胜地,在欧洲南部的亚得里亚海),希望改善病情,然而无济于事。

弗洛伊德注意到,每次有人进入她的房间时,她都会强烈地突然受惊,表现出怪相并惊跳起来。她在讲有关动物的可怕故事时,表现得很恐惧,并说着:“保持安静!不要说话!不要碰我!”另外还会常常出现许多关于动物的幻觉。她感到左腿发冷和疼痛,弗洛伊德用热水浴和按摩对她进行治疗。她还经常有一些谵妄性的突然插话。

弗洛伊德发现,埃米夫人是施行催眠术(hypnotism)的一个很好的被试,她很容易进入催眠状态,而且对她的催眠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因此,弗洛伊德使用催眠净化法了解了她的创伤性体验,在治疗过程中,弗洛伊德追问使她长期害怕的更多的经历。

她经常提到动物和死尸的画面。她告诉弗洛伊德,她这么容易受惊吓,是与她幼年时的记忆有关的。她5岁时,弟弟和妹妹经常向她扔动物的尸体,那时她就经常晕倒和痉挛;7岁时,她的一个妹妹去世,她看到自己的妹妹躺在灵柩里;8岁时,她弟弟经常披着床单,扮成鬼来吓唬她;19岁那年,当她抬起一块石头时,发现石头下有一只蟾蜍,之后的几个小时她都说不出话来。这些事情在她记忆中清晰可见,但她不能很快地回忆起这些儿童时代不同时期的意外事件。每个故事结束时,她都会显出害怕和恐惧的样子,而且她在描述这些可怕经历时出现发音困难的症状,并且伴有气喘,过后她的情绪才能平静下来。

她还讲出了另外一系列同类性质的恐惧事件,这些事件发生在她的青春期后期,并且这些情景经常生动鲜明地展现在她眼前。其中有一件事,是她目睹自己的表妹被送进精神病院(当时她19岁)的过程。当时她想呼救,但是又做不到,随即又失去了说话的能力,直至傍晚她才恢复过来。在弗洛伊德的询问之下,她还提到她母亲也曾在精神病院待过一段时间。她继续说着一系列可怕的记忆。在她15岁时,有一次她看到母亲中风躺在地上(她的母亲在这之后又活了4年)。另一次是在她19岁时,有一天她回到家里,发现母亲已去世,脸扭曲着。

在催眠中她做了一些可怕的梦,椅子的腿和扶手都变成了蛇,一个长着秃鹫嘴的鬼怪撕扯着她的身体,其他野兽在她身上跳跃着……然后她又转到其他动物的谵妄中,然而她又补充说:“那是真的。”并否认那是梦。

从整体上来说,催眠净化法颇为成功,可是疗效并不长久。病人在创伤的影响下,仍然可能以类似的方式复发。例如,当要求埃米夫人回忆引发某些症状的创伤性事件时,她经常说不出来。有一次,弗洛伊德请她一定要回忆起胃疼是怎么引起的,她带着明显抱怨的口气说不应该向她问这问那,而应该由她把想说的东西告诉弗洛伊德。

埃米夫人的请求给了弗洛伊德很大的启发,他感觉到这很重要,应该让她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下去。她开始谈到她丈夫的死亡,她从这件事开始东扯西扯,最终讲到了夫家亲戚和一位“意图不明的记者”对她的诽谤,大约是说她毒死了自己的丈夫。虽然这与她的胃疼毫无关系,可还是令弗洛伊德想到她为什么会与人隔绝,不爱交际,以及她为什么会讨厌陌生人。以前催着问这问那并没有问出有价值的东西,可是让她自己随意讲,反而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虽然让病人东扯西扯听起来很乏味,可是让病人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倒是个比直接诘问更为有效的途径。基于此,弗洛伊德设想了一个巧妙的观念,即力图让病人自己复活病原性经验。同时,弗洛伊德还受到一篇论文的影响,在《精神分析技术前史笔记》一文中,他提到了路德维希·波恩(L.Borne)写的一篇论文《三天内成为一名有创见作家的艺术》,尤其提到了这段话:“下面是实现诺言的实际步骤。取出一些纸并且连续三天不停地写,在没有伪造或虚伪的情况下记下你头脑中想到的每一件事情。记下你对于自己妻子,对于土耳其战争、歌德、冯克的审讯以及末日审判、对于你的长辈和上司等的看法──而当三天过去之后,你将会对所获得的新颖而前所未闻的思想感到无比惊讶。这就是三天成为一名有创见作家的艺术。”

弗洛伊德是在14岁的时候看到波恩的著作的,这是他从童年起就一直保留的唯一的一本书。当弗洛伊德后来重读波恩的论述时,他极为吃惊地发现文章中不仅有关于自由联想的暗示,而且还有关于“潜意识压抑力”的暗示,这一可能的隐性记忆不应掩盖这一事实,即弗洛伊德的科学成就不仅仅限于对自由联想进行专门的研究,而且在于用这一方法揭示了病史和情绪失调的病灶(罗恩,1989)。

三、相关理论简介

(一)联想心理学

瑞士著名精神病学家布楼勒(E.Bleuler)创立了联想心理学,同时布楼勒还是精神分裂症的命名者。他认为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病理核心是联想障碍,并从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特殊病理联想方面归纳出诊断该病的主要标准。

(二)自由联想的实验研究

在实验心理学领域对自由联想展开研究的最早是高尔顿(F.Galton)。19世纪末,高尔顿用自己做被试,采用了75个刺激词,记录了对每个词联想的反应时间,以及每个词最初唤起的两个不同的概念。每隔一个月重复一遍,共做了四遍。对实验结果采用了三种数量化的指标:(1)联想的反应时间;(2)同一联想内容重复的次数;(3)联想反应的类别及每类联想反应的次数。他的实验结果是:在总共6 600秒的时间内联想起了5 050个观念,平均每联想一个观念所需的反应时间为1.3秒。他的反应词约有五分之一是重复的,有的甚至重复了四次,这些重复出现的词多是在他儿童和少年时期就形成的观念;而只出现一次的多属于他成年后或是最近发生的事情。他的联想反应主要有三类:纯属言语反应的约占一半,属于视觉或其他意象的约占三分之一,其余的是较抽象的词。

继高尔顿之后,很多心理学家也进行了自由联想实验,他们大多都采用高尔顿的数量化方法来处理实验结果。研究发现,自由联想反应的快慢、内容的多少和性质等与被试的智力水平、年龄特点、情绪状况等有密切关系。自由联想能够反映被试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一般来说,智力高的反应时间短,智力低的反应时间长,因而在智力测验中常有自由联想的项目。

(三)联想测验

荣格最初在联想心理学研究工作中提出了联想测验的方法。联想测验不但对精神疾病的鉴别诊断有很大的实用价值,而且还可以作为案件侦察中的一种辅助手段,和被试在实验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结合起来,可以为侦察工作提供一定的线索。例如,在鉴别盗窃嫌疑犯时,可以给他们一些与案件无关的刺激词,其间再夹杂一些与案件有关的刺激词,让受测者进行自由联想。这时真正的盗窃犯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对刺激词立即进行反应,而这些反应是直接与案件有关的;另一种情况是在联想反应中为了要避开与案件有关的反应词,受测者会把最初联想起来的词隐蔽下来,另换一些无关的词进行反应。这样,他的自由联想的反应时间自然就会延长,因而从受测者对与案件有关和无关刺激词反应时间的差别,就可以发现一些线索。

第二节 自由联想技术的操作过程

一、一般操作过程

自由联想通常让来访者自己选择想谈的话题,可以包括多个方面,如家庭、工作、人际交往、爱好或发病经过等,鼓励来访者摆脱意识的束缚,把自己脑中想到的东西不加掩饰地说出来,不管说出来的东西彼此之间是否有联系,是否合乎逻辑或幼稚可笑,也不要怕难为情或怕别人感到荒谬而对自己的想法刻意修改。因为越是荒谬或不好意思讲出来的东西,就越有可能最有意义或对咨询的价值最大。自由联想方法的最终目的是发现来访者压抑在潜意识内的致病情结或矛盾冲突,把它们带到意识领域,使来访者对此有所领悟,并重新建立现实性的健康心理。

自由联想的一般操作过程如下:第一,在一个安静且光线适当的房间里,让来访者躺在椅子上,并尽可能放松身体和思想;第二,挑选一些重要的意象或是梦的若干片断,开始进行联想;第三,鼓励来访者说出第一个涌入头脑中的事物、意象或词汇,然后是下一个,再下一个……(如蓝天—白云—河流—水—倒影—云—天空—鸟……);第四,让思想随着意象自由驰骋,直到出现对于治疗意义重大的意象或念头;第五,如果这些情况没有发生,那么再回到最初的梦意象,从头开始,或挑选另一个意象重新联想(凯罗·纳思,2003)。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进行自由联想的过程中要以来访者为主,咨询者不要随意打断他的话,咨询者的角色应该尽量是被动的,而且不提供任何解释。当然,在必要的时候,咨询者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揭示来访者与其症状之间的特殊因果关系。一般来说,咨询者往往鼓励来访者回忆从童年起所遭遇到的一切经历或精神创伤与挫折,从中发现那些与病情有关的心理因素。

自由联想方法的疗程较长,一般要进行几十次,持续时间为几个月或半年以上(每周1~2次)。要事先向来访者说明这一点,以取得较好的配合。

自由联想疗法的适应症主要是各类神经症、心因性精神障碍与心身疾病等,也可用于部分早期或好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但不适合于发病期的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与偏执性精神病等病人。

二、需注意的问题

在治疗刚刚开始的阶段,来访者肯定会考虑自己给咨询者留下的印象,所以,要做到不加掩饰地说出自己心中所想到的东西,这一点对于来访者来说是存在一定困难的。但随着咨询者的鼓励和指点,来访者渐渐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内心深处无意识的阀门不自觉地打开了,所谈到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多,并且逐渐涉及潜意识中被压抑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有时来访者会突然停止不语,推说想不起来了,或者绕过所谈的话题而言其他,有时还伴有不适当的冲动行为,甚至说要停止咨询或忘记咨询的预约时间,这些情况表明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出现了阻抗现象。

弗洛伊德把这种阻抗看作是反抗心理分析疗法的主要防御形式,它揭示出在来访者和咨询者的关系中存在着显著的情感失调。

弗洛伊德在治疗过程中还发现了另外一种与移情阻力有关的现象,即来访者重复婴儿行为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行为表现取代了回忆,来访者不是重现某种记忆,而是无意识地重复他过去的一部分行为。尽管回忆和行为表现很不相似,但二者都有相同的无意识目标,这就是竭力不让被抑制的驱力转变成意识。

为反对暴露无意识而出现的各种阻抗形式或行为并不会对使用自由联想方法构成不可逾越的障碍,但必须了解的一点是,由于阻抗的影响,联想已经产生了畸变,而且它只能通过迂回的途径间接地将创伤性诱因转变为意识。就像弗洛伊德在《移情动力学》里面提到的:“治疗的每一步都伴随着阻力。接受治疗的病人的每一个联想和每一个行为都必须看作是阻力,都代表了追求痊愈的那种力量与我所描述的对抗力量之间的妥协。”

所以,正像神经症状必须被看作是妥协的形成物一样,自由联想技术也必须考虑使受抑情感恢复意识的是与否倾向。因而,大量迂回的探讨途径、构想和直观均要求突破创伤的内容。治疗的目的因而有所扩大,因为解除抑制现在还牵涉到克服阻力。这一发现不仅对于回忆被抑制情感很重要,而且对于解除阻力和再现往事都是很重要的。

三、自由联想技术的应用

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弗洛伊德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把自由联想技术加以实际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1909年,弗洛伊德发表了对一个强迫性神经症患者的分析治疗的部分记录──《对“鼠人”的分析》。“鼠人”这一名字来源于这位患者强迫性神经症的起因。弗洛伊德对该患者的治疗采用的就是自由联想技术(张明,2005)。

(一) 患者的症状

该患者是一名男性,年龄大约三十岁,受过大学教育,患强迫症多年。有许多强迫症症状,如担心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降临到他父亲和他所爱的女人身上。有时有强迫性意向,例如想用剃须刀刺自己的咽喉。他长期和自己的这些强迫症状作斗争,但结果都无济于事。用过各种躯体疗法,也都没有效果。

在来找弗洛伊德进行分析治疗之前不久,他作为预备役军官参加某地的一次军事演习,每天生活非常紧张,症状曾经在短期内有所减轻。有一天在行军途中休息时,听一位军官讲故事,谈到古埃及使用的一种残酷的刑罚,即用一个罐子倒置在犯人的屁股上,里面放几只老鼠,老鼠没处跑,就钻进犯人的肛门。自从听了这个故事之后,患者便增加了一个强迫观念,就是要把这个惩罚施加在他的女友和他已经死去多年的父亲身上,这个念头反复出现,为此他很焦急,才来找弗洛伊德要求治疗。

(二)治疗过程的开始

在正式开始治疗之前,弗洛伊德告诉患者自由联想治疗方法的原则,患者必须毫无保留地说出所想到的任何事情,不要对联想到的观念有所选择或取舍,即使想到的是一些令人不快的或者无意识的思想,也要说出来,不要对这些发现做任何形式的评价。而且告诉患者,治疗的成功,特别是治疗时间的长短,都依赖于他是否遵守这个分析技术的基本原则。

(三)自由联想的内容及其分析

该患者非常了解弗洛伊德的学说,所以他对治疗过程表现得比较配合。一开始,他就开始进行自由联想,讲述自己幼年的经历。

1.自由联想一

患者对自己的家庭背景进行了一些联想。他的母亲幼年时是被一家富人养大的,父亲结婚后也因为母亲的关系而得以享受舒适的生活。患者幼年时,从父母的玩笑中了解到父母相识前,父亲曾爱上了一个出身贫穷但非常美丽的姑娘。在他父亲死后不久,有一天,患者的表舅对他说,等他完成学业后和表舅的女儿结婚,这样就可以和一家大公司有联系,将来就业容易。家庭的这个计划打乱了他,因为这时他正和一个贫穷的姑娘相爱。是走父亲走过的道路还是和贫穷的姑娘结婚呢?他心里很矛盾,就在这时,他的病加剧了,从而休学数年。

弗洛伊德指出,这是他患病的真正动机,目的是拖延学习时间以逃避不自愿的婚姻。一开始,患者不承认这一点,后来,他逐渐认识到自己患病的根本原因是究竟要照着父亲的样子去做还是遵循自己的爱情去做,这两者之间在进行激烈的斗争。

2.自由联想二

患者联想到几年前父亲病危时,他去睡觉了,醒来后得知父亲已经去世。他当时不在场,听别人说父亲死前还叫他的名字,以后想起来就很痛苦,甚至把自己当成罪犯,强迫观念也加重了。

患者还想到12岁时爱上了他一个朋友的妹妹,对方没有表示和他要好。当时他曾想,如果他遭到不幸,那个女孩子就会对他亲热,例如父亲死了。脑子里一出现这一想法,他就努力去否定,至今也不承认自己希望父亲死。

在对这一联想进行分析时,弗洛伊德指出,要父亲死是他幼年的希望,患者极力否认。弗洛伊德告诉他,按照心理分析的学说,成年的恐惧和幼年时被压抑的愿望是一致的,无意识的想法和意识的想法刚好相反。患者表示不同意这个说法。弗洛伊德认为,正是他长大后对父亲强烈的爱不允许幼年时的恨停留在意识里。当然这种恨必然有它的来源。患者还是不认同弗洛伊德的这种解释。于是弗洛伊德让他继续进行自由联想。

3.自由联想三

患者想起,大约在七岁时,因为他弟弟长得比他漂亮、健壮,所以他嫉妒弟弟可能和美丽的女家庭教师要好,曾用玩具枪打过弟弟,对此有过自责感。后来又对他所爱的女孩有过复仇的幻想,因为她表示不爱他。弗洛伊德解释说,这些应谴责的想法来自幼年期,是残存在无意识中的幼儿性格的一部分。

患者承认在他长大后虽然和父亲关系好,但回忆在他小的时候,两人之间也有矛盾。父亲对他性早熟的行动表示过不满。父亲在死前不久,看到他常和贫穷的女友在一起,也曾表示过反对。在父亲死后数年,即他26岁时,第一次有机会和一个女性性交,初次体验到快感时,曾闪过一个念头“多么痛快!一个人真可能为这件事去杀死他的父亲”。弗洛伊德向他指出,这实际上是他儿童期观念的再现。

(四)阻抗的出现及其分析

患者幼年时对女子的身体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在他四五岁时,曾在美丽的女家庭教师裙下爬过,并抚摸她的外生殖器和下体,而且曾经偷看女教师入浴。

六岁时,他曾经有阴茎勃起,并有一个奇怪的想法,认为父母已经知道了他在想什么,如果把这些想法大声说出来,父亲就不能知道。另外还有一些怪想法,例如,如果想到父亲死,父亲就会死,因此,这时必须想别的事来阻止这个怪想法。

在治疗中,患者第一次讲到“老鼠处罚”的事件时,吞吞吐吐,表现羞怯,反复声明这些想法不是他自己愿意想的,而是令他所厌恶的。弗洛伊德立即向他说明关于治疗中的阻抗问题,并直接指出克服阻抗是治疗的规则,必须遵守。

同时,弗洛伊德对他的自罪感作了分析,指出自罪感是无意识的,事实上他长大后没有犯下什么罪。自责是因为触动了自己的内在道德。道德的自我是意识的,而邪恶的自我是无意识的。患者认为自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但他能回忆起在儿童时期另一个自我所做的事。弗洛伊德告诉患者,无意识与幼儿期有关,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就是幼儿的心理活动,只不过是在以后的生活中这一部分被压抑了。这些被压抑的无意识动机转化而来的观念构成了他病中的非自愿想法。

(五)移情的出现及其分析

患者还联想到幼年时曾有过手淫行为,并受到父亲的处罚;在三四岁时因为他咬了别人,被父亲打了一顿。从那时起,他的性格就变得怯懦。他还想起幼年时也曾反抗过父亲。患者在这段时期的联想和幻想中,都开始用粗俗肮脏的话辱骂弗洛伊德本人和他的家人。但在病人慎重考虑的理性行为中,仍表现出尊敬和有礼貌。常常一面说着骂弗洛伊德的话,一面又说自己的想法不对而责备自己。有时用手捂着头,表情痛苦,说医生宽宏大量,他自己不对。显然,这时他已经产生了移情现象,即把幼年时对父亲的矛盾态度投射到了弗洛伊德身上。

最后,通过长时间的联想和弗洛伊德及时的解释,病人逐渐认识到幼年期对父亲的真实情感,也认识到对父亲和女友进行老鼠惩罚的想法实际上是幼年的幻想等。从那以后,尽管其他强迫症状未能完全消失,但老鼠惩罚的强迫观念逐渐消失了(张明,2005)。

第三节 荣格对自由联想技术的发展

荣格沿袭了弗洛伊德的自由联想方法,并进行了很大的改进,使自由联想技术成为荣格心理学的一个标准化技术。从历史的角度看,他的方法是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方法中派生出来的。直到1929年他还提到,他“从弗洛伊德的自由联想方法中”学到了自己的研究方法,而且把它视为“那个方法的直接延伸”。弗洛伊德自由联想方法的目标是期望揭示无意识精神中的意义中心,并期望理解精神发展的线索。虽然荣格仍然同意弗洛伊德研究方法的主要原理,也依赖于询问患者以及患者回答时观念的自发性,但他对于这一方法所要达到的目标却与弗洛伊德有着根本的不同(罗恩,1989)。

一、荣格的边界联想

荣格与弗洛伊德方法最早的区别在于对联想的心理本质的理解。虽然他们都同意自发性观念是“他(指病人)本人不知道的一个秘密……甚至对他自己也是隐蔽的”,也就是说,它由一种无意识(unconsciousness)情结决定着,但荣格更加强调反应基本上不是“自由的”,它更多地同病症反应相结合,而且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情结自立行为的结果(罗恩,1989)。

荣格对弗洛伊德的假定──病因(即“丧失的记忆”)可以在自由联想中得以揭示,尽管要通过迂回道路才能办到──持否定态度,而认为联想由情结所决定。根据荣格的理解,每当外表的因果经验被暗示出来时,人们就会面临原先被情结群集的精神冲动,而对第一原因永远不可能得出确定的结论。

弗洛伊德把所有问题和困难全都归咎于患者过去的经验,所以他把自发观念与过去的原因联系起来,因此受到症状、观念和创伤记忆这一“锁链”的限制。荣格认为,弗洛伊德的方法无助于揭示观念的意义和无意识精神的发展倾向。他提出自己新的见解,认为从预期目标和象征内容的角度来研究联想会更加有效。对于精神的自发性、自主性和目标定向性的发现,导致了应用自由联想的逐渐改变。

二、建构性的方法

弗洛伊德的方法是建立在因果还原论的基础上的,它追溯到本能原因,以及原始和要素方面,并且具有一种分裂和破坏的效应,是一种“追溯理解”。在荣格早期的著作中,弗洛伊德因果方法的影响非常普遍,也就是说,揭示往昔事件这一目标具有支配地位。但在荣格后来的研究中,就逐渐转向揭示情结的内容,而对往昔的经验关注很少。1914年,在同弗洛伊德正式分手之后,荣格才把自己的观点公布于众。他脱离了因果还原方法,并开始详尽阐述预期和建构性的观点。

与弗洛伊德的“追溯理解”相反,荣格提出了“预期理解”的方法,这是一种向前看的视角。从因果还原论的观点来看,“为什么”的问题最为重要,因而重点在于试图找出过去精神失调即错误发展、记忆缺陷以及错误支配生命能量的情感努力的病灶。相反地,建构性的观点首先为理解真实情况,以便找出解决当前冲突的方法。荣格希望,这一研究方法会对更恰当地理解个体发展的新潜力和个体的价值开辟一条新路。

荣格在强调建构性过程的同时,并没有否认探索原因的重要性。他也承认需要追溯往昔的事件,如骇人的经验、躯体病症等情况,尤其当被抑制的记忆再现时更是这样。然而,他认为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意义和目的的研究,或者对“为什么”和“因此”等问题的研究来补充原因探讨的不足。

三、在释梦中的运用

荣格把联想的方法运用到释梦的过程中,提出了个人联想的方法,这种联想与弗洛伊德的自由联想是不同的。荣格认为,在自由联想的过程中,做梦者想到的东西常常与梦无关,对梦中意象(image)进行自由联想通常会导致情结。所以,可以认为他放弃了自由联想的方法。荣格式的联想其实是一种特定的提问方式,即要求梦者说出他(她)对梦中的不同部分所自发想到的东西。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询问梦者某一梦象使他(她)想起了什么,这种意象在梦者生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或直接说:“请告诉我关于梦中的人(或其他形象)的事情。”从而提醒做梦者回想起过去曾经遇到过的一些事实和情感体验等。在这样做的过程中,梦者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对梦中意象的描述和解释上,这样就能够建立起关于梦中意象的完整的背景。但同时荣格也指出,如果对梦中所有的意象都进行联想,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如果不是特别重要的梦,一般只要求做梦者对那些特别令人吃惊的意象进行联想。意象越是具体,则越有可能产生重要的个人联想(施春华,2004)。

梦者:我发现自己在一间小房子里,坐在一张桌子旁边,比邻的是罗马教皇Pius五世,他看上去比实际的要英俊得多,这使我很惊讶。

……

荣格:关于教皇,你联想到了什么?(没有冒险地提出这样轻率的问题:你为什么把你自己比做教皇?

梦者:教皇。教皇庄严地生活着……(一首非常著名的学生歌曲)。

荣格:注意,这位绅士31岁,未婚。

梦者:坐在教皇旁边。就像我坐在我的一个在阿拉伯半岛的客人旁边一样,这位朋友是伊斯兰教派的一位教长。教长是一种教皇。

荣格:教皇是禁欲独身的,而伊斯兰的教长是多配偶的。这个梦背后隐藏的观念很显然是:“我是像教皇那样的教长,但是,我喜欢像教长那样有很多妻子。”默默地思忖着这些臆测……

梦者:教皇一些特征。鼻子的形状很好,而且有一点点突出。

荣格:谁的鼻子是像那样的?

梦者(笑):我刚对之很有兴趣的一位年轻女性。

荣格:关于教皇的脸,还有什么值得提及的吗?

梦者:是的,他的嘴。那张嘴的样子很好。(笑)另一位年轻女性也吸引过我,她的嘴就像那样的。

至此,梦者的联想显然已经为他揭示了真正的问题(施春华,2004)。

第四节 自由联想技术的新发展

在使用自由联想技术时,由于阻抗等原因,有时很难让患者随心所欲地讲出自己想到的事物或观念。基于这种考虑,现代精神分析学家在自由联想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扩展的新方法,即自由联想式写作(free association writing)。这种方法对于在自由联想过程中阻抗特别严重的患者有着显著的疗效,并且对治疗身心疾病的患者,包括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s)和有自伤(self-injury)行为的病人有重要意义,这些病人总是用身体行动,而不是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写作具有治疗的作用,它可以解除自由联想过程中的阻抗,并且可以促进象征性思维的发展。

一、自由联想式写作的由来

前面已经提到,弗洛伊德提出自由联想疗法,其灵感主要来源于自己的治疗实践以及波恩的一篇文章的启发。从15岁时起,弗洛伊德就开始不停地进行写作。他认为写作给他带来的乐趣不亚于童年时玩耍的欢乐。同时,在进行自我分析的过程中,作为自由联想技术的补充,弗洛伊德大量运用了写作的方法。这些都是自由联想式写作的雏形。

二、自我分析中的自由联想式写作

在精神分析的历史上,曾经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案例。费罗(E.P.Farrow)是一位生态学家,在阅读《梦的解析》的过程中,他开始对精神分析产生了兴趣。而他本人正遭受着神经症状的折磨,并且做噩梦,这些情况使他相信弗洛伊德的理论对自己具有一定的意义。在接受了两次简短的分析之后,他开始采用写作的方式进行自我分析。

费罗曾接受过两个精神分析师的分析,每个疗程大约持续三个月,每周五次,目的是要减轻他在军队服役期间形成的抑郁症状以及解决他的一些强迫倾向。在第一个疗程刚开始的时候,费罗感受到一些想法的困扰,并有一种强烈的冲动要把它们写到纸上,然后带给分析师,以便于在分析过程中进行进一步的联想。他希望能够随意联想,并说出来“自己想要说”的东西。但遭到了分析师的强烈反对,分析师认为应该“保持治疗过程的完整性”。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频繁地插入提问,或者长时间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于是费罗开始变得很愤怒,并转而故意忽视分析师,在治疗过程中停下来等待他结束自己的言论。后来,为了打破这种僵持的局面,费罗的分析师把他转介给了第二个分析师。费罗再次尝试用写作的方法引起分析师的兴趣,这次的这位分析师不仅拒绝了他,同时还声称如果费罗不停止这种做法的话就要结束治疗关系。于是两人展开了一场争夺控制权的战争,其结果是费罗放弃了分析而转向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

费罗凭借非凡的意志力,对自己所发明的自由联想式写作方法进行了不懈的坚持。他提出了写作方法的基本原则,即每天留出一段确定的时间,把这段时间全部用来进行这件工作,不假思索地写下进入自己大脑中的任何东西。费罗称,他本人就已经花了大约450小时的时间来进行这种自由联想式写作,内容追溯到他对自己6个月大时被父亲打的回忆。在这一过程中,他处理了阉割情结(180小时),发现了自己对古老的事物(11小时)及天文学(17小时)兴趣的根源,涉及内心的一些偏见(18小时),并解决了自己见到鱼骨就会呕吐的状况(100小时)。

在自由联想式写作中,思维产生的速度往往比书写的速度快得多,刚开始的时候,这一点使费罗感到很苦恼,他采取了尽量忽视无关思维干扰的方法来进行应对。后来,他转变了方式,首先写下当时最急切的念头,同时保持思维的持续进行,并暂时把记忆及细节部分搁置一边。他发现,那些被暂时搁置的记忆中印象比较深刻的部分总是会再度出现,而且通常速度很快。

自由联想式写作能起到与自由谈话相同的作用,如使人的心理活动减慢到一个更容易操作的水平,具有治疗的效果,使被屏蔽的记忆重新浮现等。通过书写可以使混乱的思维和情感条理化,促进自我功能的发展。写作还可以帮助人从一种分离的角度来观察自己。

写作的方法在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及完形疗法中都有所运用,特别是对于经历过创伤的病人,尤其是经受过创伤性虐待的病人。日记通常被作为一种自助的工具来使用。在这一过程中,自由联想式写作成为了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同时又可以促进精神分析的进程。

三、自由联想式写作与治疗

许多患者常常用身体表达自己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感。许多人曾遭受过严重的创伤,并发展出各种躯体疾病和(或)自伤行为(厌食、暴食、自残肢体等)。他们体验到一种强烈的冲动,要在行为上表现出来。这些行为可以帮助他们暂时缓解压力,但最终会使他们形成一种成瘾的倾向。自由联想式写作对于这类病人的治疗有特殊的意义。

书写本身也是一种行动。不管是暴食、酗酒还是自残身体,都会使人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已经解决了冲突或矛盾。与语言相比,写作更能缓解症状,通过写出自己当时的感受及思想,患者可以分析自己的情绪,从而找出压力的来源,以此来代替不适当的强迫行为。同时,把混乱的思想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这种方式起着沟通的作用,是连接头脑与身体、行为与思想的过渡阶段,可以引起人的反思及与他人的符号化沟通。

下面的这个临床案例是对这种过渡的一个很好的阐述。这是一名肥胖症患者,她抱怨她的朋友以一种令人非常不愉快的方式对待她,这使她感到非常地伤心和失望,她开始通过大量进食来平息自己的怒气。愤怒已经成了她最难以感受及最难以用语言表达的一种情感。她了解这些感觉,但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不能体验愤怒的感情。在治疗过程中,分析师建议她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她不加丝毫犹豫地快速书写了几分钟,同时轻声啜泣着,以粗体字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用力地在自己的签名下面画了好几条线,看起来非常愤怒。当抬起头来看着分析师的时候,她告诉分析师那些文字涌现的速度是如此之快,以至于她书写的速度都不能尽快地跟上,这使她感到非常吃惊。她比以前更强烈地感受到了悲伤和失望,并惊讶于自己的感受竟是如此强烈。分析师告诉她,她在纸上写字时很用力,并显得很愤怒,好像已经把笔当作了自己的武器。

这位患者告诉分析师,直到最后,她才意识到自己开始愤怒了,并且很奇怪为什么在她自己意识到这一点之前,自己的身体姿势、动作就已经把她的这种情绪传达给了分析师。很显然,她需要先在身体上体验这种愤怒,然后才能在头脑中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她需要分析师先进行体察,然后再反馈给她,这样她才能够进一步地进行详细的描述,从而转化成她自己的体验。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这位患者已经能够克服这种严厉的抑制了,当她无法体验到自己情感的时候,就告诉自己把它们写下来。她发现,就像讲述自己的感受一样,把自己所写的东西读出来也会达到同样的效果,能够使她体会到真实的情感。她把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带回家,一遍又一遍地阅读,这种方法帮助她面对真实的自己,完全可以起到和自由联想相同的作用。

本章摘要

自由联想技术是精神分析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弗洛伊德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发展出了自由联想技术,并不断加以完善,使之成为自己理论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让来访者任意进行想象,不假思索地说出任何自己想到的东西,这一方法有助于冲破超我的束缚,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矛盾冲突释放出来,使来访者重构现实性的自我。在运用自由联想技术时,可能会出现阻抗或者移情的现象。阻抗是因为来访者和分析师之间缺乏足够的信任,来访者试图对自己的真实想法进行掩饰的一种现象。而移情阻力则是来访者重复婴儿行为的一种表现,他们以行为代替回忆,不是重现某种记忆,而是重复过去的行为。只有克服了阻抗或移情现象,咨询过程才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荣格批判地继承并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在承认探索原因的重要性的同时,又提出了建构性的方法,强调首先要了解实际情况,然后找出解决当前冲突的方法,从而发现个体发展的新潜力和个体的价值。荣格还提出了个人联想的方法,这种方法其实是一种特定的提问方式,即要求梦者说出他对梦中的不同部分所自发想到的东西。自由联想式写作也是在精神分析师的工作实践中发展出来的,它源于传统的自由联想技术,但采取了一种全新的形式──写作。这种方法可以消除治疗过程中的阻抗现象,并对某些特殊患者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复习思考题

1.简述自由联想技术的一般操作过程。

2.使用自由联想技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荣格提出的建构性自由联想方法有什么特点?

4.自由联想式写作有哪些优点?它是如何与治疗过程结合在一起的?

推荐参考书

1.车文博.弗洛伊德文集──癔病研究.长春:长春出版社,2004

2.[美]罗恩著,陈恢钦译.从弗洛伊德到荣格──无意识心理学比较研究.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

3.[英]凯罗·纳思著,相晓燕译.梦的奥秘.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3

参考文献

1.施春华.神秘的梦.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69-70,73-78

2.张明.揭开无意识之谜.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42,58,202-204

3.[美]罗恩著,陈恢钦译.从弗洛伊德到荣格──无意识心理学比较研究.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181-188

4.[英]凯罗·纳思著,相晓燕译.梦的奥秘.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3:47

相关文章